新鄉有個龍泉寺,您知道嗎?
寶剎重現光彩,熱烈慶?!爸腥A農谷龍泉源龍泉寺大雄寶殿開工奠基儀式”圓滿成功
2016年10月21日(丙申年九月廿一日)上午中華農谷龍泉源龍泉寺舉行大雄寶殿奠基儀式,參加奠基儀式的有中國佛教協會理事、湖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釋圣君大和尚(右三),新鄉縣民族宗教局局長王驍(右二),河南隆基集團聯合會會長羅全起(右一),新鄉縣龍泉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慶?。ㄗ笠唬?,新鄉縣佛教協會會長楊克東(左二)等參加奠基儀式。
普降甘霖,滋潤大地
中國佛教協會理事、湖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釋圣君大和尚(中)為奠基儀式致辭
無私奉獻,鼎力相助
新鄉縣龍泉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慶?。ㄗ笠唬榈旎鶅x式致辭
釋圣君大和尚(右二)位奠基儀式剪彩
與會嘉賓手持鐵鍬為奠基碑培土
據介紹,乾隆《新鄉縣志·祠祀下·寺觀》和民國《新鄉縣續志·宗教》記載,龍泉寺始建于唐代初期,屬官方承建,規模宏大,分主跨兩院,主寺院有大雄寶殿、配殿、山門等組成,寺院東邊是跨院,是四合院建筑,是僧人生活住宿,生產工具存放、糧食倉儲和香客休息的地方。寺旁有兩眼水井,水源旺盛,曰龍泉,寺由此而得名。龍泉寺的旁邊有陶瓷窖,生意興隆,再加上當時佛教盛行,所以龍泉寺香客很多,香火旺盛。到唐天授年間又修葺續建。
宋代寺院仍然香火旺盛,朝廷又撥款修葺。元代由于戰火不斷,人煙稀少,僧人外逃,寺院荒廢,建筑多遭破壞。明代建文年間部分居民以龍泉寺為中心開始定居,后來人口逐漸增多,以龍泉寺為依托形成龍泉村。由于住戶增多,龍泉寺經修復后香火再度旺盛,明滅清興,龍泉寺沒有受到破壞,直到清道觀年間香火都很旺盛。清代龍泉寺總體布局尊重唐代原貌,沿南北中軸線依次有放生池、山門、中佛殿、大雄寶殿組成,東西兩側設置角樓、連廊、配殿等。
據1993年《新鄉縣志·大事記》記載,1853年4月太平天國余部捻軍,在首領張洛行率領下,以龍泉寺為營地號召歸德(今商丘)、衛輝、獲嘉、懷慶(今沁陽)、新鄉等地農民組織起義,被清咸豐皇帝赦令各地官員強行鎮壓,并燒毀龍泉寺大殿,但墻壁仍然存在。信服群眾還常去燒香。
1912年(民國元年)2月15日,由趙龍安**的新鄉農民起義隊伍“在園會”3000多人在龍泉寺舉行起義,起義失敗后,龍泉寺被燒毀,僅剩于墻壁。1930年,馮玉祥倡導打廟興辦教育,龍泉寺的墻壁被拆除,把磚用到興建學校上。
1951年挖人民勝利渠東三干渠時,占用了龍泉瓷遺址的一部分,使龍泉寺東西兩邊的土地成牛角形,無法耕種,一直作為荒地栽樹。
該寺與香泉寺、定國寺、白云寺等并稱衛輝府四大名寺,特別是龍泉寺,因其地理位置在平原,交通便利,在豫北地區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,對周邊受眾影響輻射達到方圓50公里左右。